4月13日,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会员系列培训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行,来自全国57所院校的百余名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活动。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甘春妍博士和设计学院副院长、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主管张宜平出席了本次培训,张宜平副院长受邀就我校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经验进行分享。

张宜平副院长从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证,中外合作办学对设计类专业发展的意义,以及艺术人文类中外合作办学对教育改革的意义这三个方面出发,介绍了我校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情况、合作模式、课程设置、教师团队、项目资源与设备、特色活动、品牌宣传及人才培养目标等,分享了项目在建立创新管理机制和师资评聘标准方面的探索。参会院校代表对我校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特色表示肯定,并认为项目的办学经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。

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涉外办学质量保障部副主任何培表示,本次培训通过邀请中外合作办学领域的权威专家,立足于整个行业的办学情况,结合下一步的政策走向与专家自身的实践和调研,从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事务、教学运行管理、质量保障、教师团队建设、课程融合与对接、中外合作办学与院校国际化建设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建议、想法和思考。这次培训收集了各院校办学层面的具体操作问题和困惑,聚焦中外合作办学中最具共性的,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,较以往的培训更加务实,实际操作性强。
培训期间,甘春妍处长、张宜平副院长与参会代表共同参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、西交利物浦大学,张宜平说:“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将积极学习境内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秀经验,积极探索制度创新、专业创新,培养能适应全球化变化的人才,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,带动专业发展。”